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深入贯彻地球系统科学理念 全面推进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来源:地调局西安地调中心 作者:孙萍萍 发布时间:2018-08-15
  近日,为在城市地质调查中全面贯彻地球系统科学理念,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南北纵穿陕西开展了为期5天的野外考察与交流活动。

  本次考察,是在2017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科罗拉多矿业大学,开展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基地考察与交流的基础上,依托关中-天水经济区综合地质调查、延安革命老区综合地质调查和西安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开展的一次综合性野外科学考察。旨在通过考察,运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借鉴美国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基地经验,进一步梳理和明确依托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建立的4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基地的科学问题、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整合建立一条纵贯陕西南北的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驱动下资源与环境效应,天--地协同的综合监测剖面,全面推进城市地质调查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考察活动从秦岭南坡脚下开始,途径秦巴山地、关中断陷盆地、陕北黄土高原至榆林毛乌素沙地结束。考察内容自南向北包括4个大的方面,在陕西南部,依托自然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陕西潼关矿山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重点针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矿渣型泥石流、陕南移民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了考察,针对我国水源涵养区丹江流域的降雨-沟谷水-地下水循环与水质演化进行了考察和综合监测研讨;依托自然资源部地面沉降地裂缝—陕西西安野外基地,重点考察了黄河三门峡水库蓄水引起河流淤积的渭河入黄河口河床抬高现象和关中断陷盆地地壳下降引起河流淤积的赤水河桥上桥现象,研讨了自然与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渭河下游防洪与国土空间规划优化问题;依托自然资源部黄土崩滑灾害—陕西延安野外基地,重点考察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地貌和地层剖面,包括洛川黄土地质公园和甘泉雨岔大峡谷等,二是针对延安地区的平山造地、治沟造地、固沟保原等大规模人类工程活动作用下的环境地质条件与问题进行了考察,研讨了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明显好转可能引起的环境效应,初步形成了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斜坡稳定性、延安新区平山造地地质安全等综合监测方案;依托自然资源部地下水与生态环境—陕西榆林野外基地,针对包气带多重界面水分水质转换机制及其生态效应、地下水的生态环境效应等问题进行了考察。

  

  野外考察线路图

  考察之余,张茂省研究研究员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分析了秦巴山地、关中断陷盆地、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分别存在的核心科学问题,提出了主要监测内容和拟采用的监测方法。万力教授以“地下水科学进展—地下水循环单元”为题,对地下水学科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讲解与剖析。梅一博士、于云龙博士分别针对环境影响下的碳循环和氮循环进行了讨论。

  整个考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研讨丰富了各野外科学观测基地的监测内容,促进了在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全方位推进地球系统科学在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应用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万力教授、胡伏生教授,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主任助理张茂省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于云龙博士,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党委书记柯玉军,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青年科技人员全程参与了本次考察活动。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