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鸡血石检测实例

来源:珠宝之家 发布时间:2023-09-18
  1、序
  西安市的沈先生收藏一个据称为清代乾隆年间制作精良的鸡血石壶(照片1,近于满红色的‘鸡血石壶’),最近有一外国友人出价一万美金欲购此壶,但必须具备鉴定证书。沈先生曾先后去了二家机构咨询,认为是鸡血石无误,后又将此壶送西安地矿珠宝玉石检测中心进行系统鉴定。
  
         
照片1 近于满红色的“鸡血石壶”
  2、鸡血石壶素描
  鸡血石壶的红色部分占整壶的80%,其余呈浅粉黄色,红色色泽艳丽,石料致密细腻,壶面、把手、盖、底布有不同饰纹,壶壁厚薄均匀。
  3、鸡血与鸡血石类型
  “鸡血”是民间对辰砂矿物特定条件下的俗称。辰砂一名出自印度,该地曾以红色石蜡和‘龙血’称之。
  辰砂属低温热液矿床产出,化学成分HgS,Hg86.2%、S13.8%,常含有微量Se,颜色有暗红、鲜红、浅红,条痕红,内反射红,金刚光泽(晶体),密度8.09―8.20g / cm3,摩氏硬度2-2.5,性脆,不导电,呈集合体形式浸染,有隐晶状、粉末状、被膜状,温度达200℃产生蒸化,一部分形成金属汞(HgS+O2=Hg+SO2)。
  鸡血石中鸡血以鲜红为最架佳,暗红次之,鸡血以浸染式隐晶状、粉末状最佳,鸡血以有形态为佳,构成―定抽象图案。
  中国的鸡血石有北血巴林鸡血石、东血昌化鸡血石、西血雾川鸡血石。北血巴林鸡血石、东血昌化鸡血石均为流纹岩热液蚀变作用形成的地开石―叶蜡石组合,属铝硅酸盐岩类。西血雾川鸡血石为碳酸盐岩中热液蚀变作用形成形成的方解石―白云石组合,属碳酸盐盐岩类。
  北血巴林鸡血石、东血昌化鸡血石中的鸡血多呈浸染式隐晶状、粉末状。西血雾川鸡血石中的鸡血多呈浸染式微细粒晶状状。

  照片2 北血巴林鸡血石

 

  照片3 东血昌化鸡血石
  
照片4 东血昌化鸡血石
  中国的鸡血石鸡血颜色,北血巴林鸡血石多暗红(照片2,浸染式隐晶状、粉末状暗红色辰砂,成条带状浸染分布于地开石―叶蜡石集合体中),东血昌化鸡血石多鲜红(照片3、4,5浸染式隐晶状、粉末状鲜红色辰砂,成条带状浸染分布于地开石―叶蜡石集合体中),西血雾川鸡血石多鲜红(照片6,洁白的次生方解石大理岩中,星点状的鲜红色微细晶粒状辰砂均匀分布。)及大洞喇鸡血石多暗红(照片7,灰黑色的白云岩由于构造变动产生碎裂形成角砾状,裂隙中充填白色方解石,伴有暗红色微细晶粒状辰砂浸入)。
  4、仿鸡血石壶检测实例
  作者采用了各种检测方法证实,鸡血石壶是通过对寿山石的染色处理形成的仿鸡血石壶。染色工艺十分成熟,仅从外表观察,真能达到以假乱真程度。
  
照片5 东血昌化鸡血石
  照片6 西血雾川鸡血石
  
照片7 大洞喇鸡血石
  1)、油浸法测定:“鸡血石壶”的矿物成分主要为显微片状地开石(90%)、叶蜡石(10%)。红色染料成吸附状附着在地开石、叶蜡石显微片状晶上,附着色斑与晶体轮廓无关。
  2)、显微褪色试验:将取样粉末置于载玻片上,在粉末上加上盖玻片,从一侧滴入CHBr3溶剂,在显微镜下观察变化过程。现象之一,红色色斑外产生浅红色扩散,向外逐渐淡化,红色色斑也随着消失。现象之二,红色“水线”流淌,从左侧滴入CHBr3溶剂,在右侧观察变化过程,有数条浅红色的‘水线’在向前推进。
  3)、热试验:将取样粉末置于载玻片一端,上加一装置,在酒精灯上缓缓加热,浅粉红色粉末的颜色逐渐消失,继续加热至玻片变红,打开装置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出现金属汞(水银)微小珠粒,试验结果无金属汞(水银)微小珠粒。
  5、结论
  通过油浸法测定、显微褪色试验、热试验证实鸡血石壶的红色系人工染色形成。在以往的有关鸡血石检测中,也有染色的仿饰品出现,这件鸡血石壶的染色工艺却十分精致,一不注意是会将它定名为天然鸡血石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