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用青春擎画事业壮丽图 靠实绩璀璨资源世界波

—记西安地调中心退休三级研究员杨建国的地质情怀

来源:地调局西安地调中心 发布时间:2024-11-27

  2022年11月,本应颐养天年,享受“采菊东篱、儿孙绕膝”的退休专家,他却前脚收到退休通知,后脚就被返聘为“一带一路”矿产合作项目指导专家。正是因他的参与,掀开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让巴基斯坦矿产资源闪耀出一道璀璨的世界波。他就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从事矿产地质的退休干部、三级研究员杨建国同志。

  走进杨建国的书房,一眼望见,那承载着满满的地质专业书籍的书架近乎变了形,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书架上的各式各样的奖章和证书。这些正是一名老地质工作者的心血与荣耀的真实写照,同时,他用30余年如一日,为我们见证了一名新时代地质人的初心与使命……

  一、青春不负韶华,立志地质报国

  1962年,杨建国出生于陕西省乾县,父母是本本分分的关中农民。乘着1978年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一系列政策实行,为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他勤奋好学,孜孜以求,究理逐真,这种执拗的秉性,使他成为时代幸运儿。适时国家百业待兴、急需科技人才,杨建国从小就喜欢听人讲周恩来总理的故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实现国家四个现代化,钢铁资源是工业基础命脉的理念深入脊髓。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村出一名大学生凤毛麟角,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理念深入人心,多少长辈期望他取功名、走仕途。1981年高考,杨建国却毅然决然填报了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不理会周围人对搞地质要风餐露宿和四处奔波的潜在认识,他毅然决然地要为国家去找矿。

  二、十年苦磨一剑,今朝初试锋芒

  1985年,杨建国顺利从西安地质学院毕业, 分配到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工作。工作后的他,充分发挥了“老秦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他白天跟老专家翻山越岭,进行野外地质勘查、采样,做记录,晚上跟老师傅一起整理资料、编写报告,随着对专业理论的不断验证与实践,使他对于探寻发现地球矿藏越发的痴迷与投入。此时,恰逢全国地质矿产行业的低谷期,很多地质同事迫于生计纷纷选择 “下海”“单干”,但是他却选择了坚守与坚持,他这一干就是十余年,足迹遍布东天山、祁连山和阿拉善地区,参与发现了石英滩中型金矿,尕大坂中型铅锌矿、土杂山和西凤山小型金矿床等。后来,他感叹道“正是因为自己心中的热爱和老地质人言传身教的地质初心,才让自己闯过那段事业低谷,取得这样的成绩最离不开那份地质使命感”。

杨建国(左一)在野外工作

  2014年后,经过多年的沉淀与积累,杨建国开始担任项目负责,此时他的眼界更加开阔,对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的研究也愈发深入,带领项目组转战于甘新蒙北山地区及中西亚等国。他始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边科研、边生产的科研思路,把重点放在野外,把精力放在成果研究,靠实实在在的论文成果质量和找矿资源储量实绩来说话。

  此时的他,在地质行业内也名气大涨,逐步成为一名“点石成金”的“专业地质大拿”,地方的矿老板也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只要他点头,年薪百万不是梦,但他又一次遵从了本心,拒绝了矿老板的好意,选择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他先后为甘肃省基金项目提交中型铁矿、钒矿、石墨矿和小型银矿共4处,潜在经济价值近200亿元,矿权拍卖1.5177亿元。他大胆设想,在北山地区区域找矿模型和找矿勘查模式建立上实现2项创新,建立了“红山式”铁矿“层位+带状磁异常”找矿勘查模型和铜镍矿“构造背景+岩体+异常+蚀变”区域找矿模型。按照“层控+时代(蓟县系)+背斜控矿”成矿规律新认识和建立的铁矿床“层位+带状磁异常”区域找矿预测模型和其与“七角井式”钒矿互为标志、“上钒下铁”的勘查模型新发现了杨岭隐伏铁钒矿床、红柳沟和铭杨2处小型铜镍矿床,形成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并取得实效。引领了甘肃省新一轮铜镍、铁钒找矿和突破。

  30余年地质工作生涯中,先后主持或参与地调科研项目22项。其中,主持完成的全国危机矿山找矿预测项目 (甘肃省安西县花牛山金银铅锌矿矿产预测)和国家重大仪器研发课题(甘肃北山营毛沱-玉石山地区铁铜金钨金属矿三维电磁测量试验),为企业新增金金属量6.7吨,铅锌金属量9.8万吨,银金属量115吨;主持完成的“甘肃北山营毛沱-玉石山地区铁铜多金属矿调查”等4项矿产调查项目,提交新发现矿产地3处,矿点11处,矿化点7处,圈定找矿靶区16处。项目成果报告均获优秀级。

  多年来,他善于总结与实践,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EI1篇,中文核心11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原地质矿部科学技术四等奖1项,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找矿三等奖1项。

  工作中,他十分重视年青人能力培养和业务水平提高。项目组成员中晋升三级研究员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各1名,晋升高级工程师4名。先后有6位年青人很快成长为矿产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成为西安地调中心承担地质调查项目的中坚力量。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团队(项目组)2014~2015年被西安地调中心评为“先进项目组”,本人2014~2018年连续被西安地调中心评为 “先进工作者或先进个人”(2先进3优秀)。

  三、服务国家战略,境外找矿立功

  杨建国2019年调入中亚业务团队,任矿产业务指导专家,参与完成地质调查项目3项,从事“中亚西亚国际合作地质调查”二级项目工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技术支撑中企境外投资需求。

  杨建国作为指导专家,先后服务于紫金矿业集团西北有限公司(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重要铜金矿集区矿业项目及找矿靶区优选)、吐鲁番金源矿冶有限公司(塔吉克斯坦金银铅锌成矿预测与靶区优选)、甘肃前程似锦有限公司(塔吉克斯坦砂金矿矿业项目及靶区优选)以及中冶集团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巴基斯坦查盖地区资源潜力分析与找矿靶区优选)等中资企业,并承揽了近1000万元的成果转化项目。项目实施中,紧密围绕为企业优选矿业项目和增储扩产的迫切需求,依据综合研究提出的中亚天山“金腰带”和斑岩铜矿成矿规律新认识,利用以往地球化学调查和各种成果信息,在中西亚优选矿业项目35处。尤其是在中冶铜锌公司收购巴基斯坦锡亚迪克矿业权和后续找矿勘查中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

  锡亚迪克地区处于巴基斯坦与伊朗、阿富汗三国交界处,自然条件差,安全形势严峻。野外工作常在高温酷暑的恶劣环境中抢时间赶进度,同时还要在数十名荷枪实弹武装护卫下艰难完成实地考察。项目并购早期,面对巴方业主与中冶铜锌前期施工的6个验证孔见矿差、矿业项目并购举步维艰的现状,受企业之邀,以杨建国为首的项目团队在综合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肯定了该区具有斑岩铜矿成矿潜力,并对企业的验证方案进行了调整,钻孔验证发现了S1斑岩铜矿体,实现了找矿突破。估算推断铜金属资源量157.13万吨,平均品位0.366%。促成中冶巴基斯坦铜锌公司低价收购锡亚迪克矿业权。后续针对企业勘查和增储扩产面临的问题,冒险开展了数次实地调查,通过对以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具体验证靶位,依托验证孔发现了S2隐伏斑岩富铜矿体。截至2023年11底,矿区共探获铜金属资源量862万吨,铜平均品位0.407%,目前仍在增储扩量。已达到世界级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

  杨建国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三光荣”精神的时代感,践行了“地质初心、地质报国”的使命担当,唱响了老一代地质人“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核心价值理念,激励着西北地质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擘画资源蓝图,赓续发扬“银发人才”资源优势,为新一轮地质找矿新突破注入了强大的思想精神动力,助力西安地调中心业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