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临终前,她交了万元“特殊党费”

——记西安地调中心优秀党员张育平同志

来源:地调局西安地调中心 发布时间:2023-12-05

  一位可敬可爱的老人在弥留之际,向家人郑重交代遗愿:“入党几十年,没做什么特殊的贡献,要离开了,替我交上最后的党费,算是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吧。”

  她就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离休干部赵大昌同志的爱人,退休党员张育平同志。

  2023年4月4日张育平老人不幸病故,享年87岁。4月7日,家人受其所托向她生前所在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杨家村退休党支部交纳了1万元“特殊党费”,帮她完成了最后遗愿。

  一句临终嘱托,唱响了张育平的生命礼赞。

  忠诚事业,坚守使命

  张育平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女大学生。由于家境困难,她在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上学期间,国家给予了补助。由此她对新中国心存感激。

  1960年,大学毕业后,张育平立即随丈夫奔赴西北边陲,先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委机关事务管理局、新疆军区后勤建筑总队、新疆军区后勤营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邮电工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防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厅科教处工作,直到1987年1月光荣退休,一辈子投身新中国的边疆建设事业,无怨无悔。

  张育平热爱国家、忠诚事业,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对岗位职责踏实认真,从不懈怠。建筑是特殊的行业,关乎居民的生命安全,关乎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她从图纸开始仔细核对,到建筑场地一点一点地细查,凡是看到不合规合法的事情,宁可得罪人,也要坚持真理,从不妥协。她认为,只有这样,才是一个人应有的负责任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才是对国家、对事业的真心之爱。

  20世纪90年代,中国建筑业突飞猛进,遍地都在平地起高楼,身为建筑行业的技术骨干,刚刚退休的张育平被多家公司看好,希望返聘她去做工程监理。对于很多人,这是非常好的挣钱机会,但是她断然拒绝了,认为自己太认真,还是干干净净洁身自律为好。

  张育平一直觉得自己并没有做什么特殊大事,但她敬岗爱业的每件平凡小事,都体现了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责任使命的担当。从大学毕业到退休,她跟着新中国的成长而成长,她热爱这个朝气蓬勃的国家,看着它在前进的道路上攻坚克难,愿意加入它的建设中,并在这个过程中贡献自己的毕生热情、智慧和力量。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她看到了新的希望。1979年7月1日,对于张育平来说,这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庄重地举起右手、面向鲜艳的党旗,郑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

  终生践行:一切献给党

  一次誓言,一生坚守。

  “我要坚定不移,一辈子跟党走!”这句话,张育平是用自己的全部心力印证和实践的。

  退休之后,她一方面严格按照党章和国家政策要求自己和子女,生活中处处以身作则,低调做人、诚实做事、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另一方面,始终保持与党组织的关系,积极参加单位和所在基层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发挥余热为社会做贡献。

  1986年后,丈夫因工作需要调用到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为了继续参加党组织活动,张育平同志的组织关系转到了西安地调中心杨家村退休党支部。2000年之后,因家庭和身体的原因,又搬到北京居住生活,但张育平并没有因此中断与党组织的联系。她积极交纳党费,参与每一次支部组织的捐助活动,对支部组织的各种摄影、书法、绘画比赛,每一次都认真对待,发挥自己艺术特长,创作了很多好作品。

  新冠疫情三年时间,已经80多岁高龄的她,仍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勤奋向上的乐观精神状态,关心、支持支部工作,在“杨家村退休党支部”微信群里,始终主动保持与广大党员同志进行学习、交流,积极传播正能量的信息。

  即使在弥留之际,她仍然想着自己的责任使命,嘱托家人“最后交一笔党费”,以尽一名共产党员的最后义务。

  生活俭朴的张育平老人以这一特殊的方式,了却了自己的一份美好心愿,也为子女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表现了对党对国家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一生信念的无比坚定。

  2023年7月,中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委员会追授张育平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