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第六十四期:“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祖国统一大业

来源:地调局西安地调中心 发布时间:2021-11-03

 百年荣耀,不忘初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100年初心不变,100年砥砺前行,100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奋勇向前,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镌刻着奋斗的辉煌,指引着未来的方向。

  在百年伟大历程中,有很多值得纪念的、曾经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为了回顾这些事件,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党委开设《党史大事记·百年百事》专栏,选取中国共产党100年历程中的100件大事,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第六十四期:“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实现祖国统一,始终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坚定不移、旗帜鲜明。

  20世纪70年代后期,台湾问题被提上党和国家重要议事日程。1979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此后,党中央进一步从全局高度统筹考虑祖国统一问题。19801月,邓小平提出80年代要做三件事: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加紧经济建设。


  1981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1982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19836月,他进一步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六条方针,即:“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需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这六条方针,进一步充实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香港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被应用于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问题上,并取得成功。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抢占中国的香港岛、九龙并强租新界地区。按照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租期为99年,至1997630日期满。198112月,中共中央作出199771日收回香港的决定,并就处理香港问题确定两条原则: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不能再晚;在恢复行使主权的前提下,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1982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强烈表示不能单方面废除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对此,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表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通过这次会谈,中方掌握了收回香港的主动权,解决香港问题的基调就这样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定了下来。


  经过两年多时间,共22轮的艰难谈判,1984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于19977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此后,根据1982年宪法的规定,在广泛听取香港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19904月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基本法把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各项方针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奠定了依法治港的法律基石。


  香港回归进程启动后,澳门回归问题也被提上日程。澳门,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世纪以后被葡萄牙逐步强行占领。19866月,中葡两国政府开始就澳门问题举行谈判。19874月,中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12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3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初步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香港、澳门等地的历史和现实,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创造性方针,在国际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