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荣耀,不忘初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100年初心不变,100年砥砺前行,100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奋勇向前,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镌刻着奋斗的辉煌,指引着未来的方向。
在百年伟大历程中,有很多值得纪念的、曾经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为了回顾这些事件,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党委开设《党史大事记•百年百事》,选取中国共产党100年历程中的100件大事,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第十四期:红军长征。
长征简介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先后逃离追踪。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江西瑞金武阳围渡口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顺利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但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湘江时,遭到很大损失。红军由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在毛泽东坚决主张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放弃了去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并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会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
为了配合中央红军作战,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下旬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实际上开始了红四方面军的长征(也有认为红四方面军长征从5月开始)。
5月下旬,中央红军向川西北挺进。6月中旬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但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方针,坚持南下。中共中央多次催促、劝说无果。9月,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先行北上。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以“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名义,撤离鄂豫皖根据地,从河南罗山县出发开始长征。进入陕南后,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1935年7月,为配合红一、红四方面军北上行动,红25军西征北上。1935年9月15日,红25军到达陕西延川永平镇(今永坪),与陕甘红军第26、27军会合,合编为红15军团。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西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合后,合编为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南下后,转战于川康地区。1936年7月初与红2、6军团在四川甘孜会合后,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9日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2、红6军团于1935年11月19日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2日到达川西北的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5日,红2、红6军团与红32军编成红二方面军。7月上旬,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隆德西北的将台堡(今属宁夏西吉)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以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和将台堡地区会师为标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几个阶段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历史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素材来源:共产党员网、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