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 >

大陆漂移说

来源:普通地质学 发布时间:2025-04-14

  对地球构造史的研究必然会同全球构造和大陆的历史演变联系起来。修斯和奥格都对全球构造作过概括和总结。20世纪初,地球冷缩说仍占统治地位,海陆固定论是正统的观点。但活动论已经开始兴起。固定论同活动论的争论成为20世纪地质学界重要事件之一。

  美国的F.B.泰勒根据欧亚大陆第三纪山脉多呈弧形向南弯曲的现象,于1910年提出地球旋转产生的离极力导致大陆向南挤压和运移的思想。活动论的主要代表是德国的A.L.魏格纳。魏格纳发表了《大陆的起源》(1912)和《海陆的起源》(1915),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大陆漂移思想。他指出,地球冷缩说不能解释山脉分布格局,均衡学说又否定了大陆原地沉入海洋的可能性。他用大量的古生物证据,特别是中龙(Mesosaurus)和舌羊齿(Glossopteris)的分布,以及古气候的证据等,论证了古生代末联合古陆的存在及其在中新生代的解体和漂移,用以解释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地形、地层、地质、构造、古生物群的相似性。但他未能提出令人信服的大陆漂移力源和机制,引起了强烈反对。大陆漂移说在20~40年代进入低潮。但活动论的支持者仍在探讨研究大陆漂移理论。英国的J.乔利在1925年提出“放射性热循环说”、霍姆斯于1928年提出“地幔对流说”,南非的A.L.杜多瓦于1937年提出“大陆船说”。瑞士的E.阿尔冈、美国的R.A.戴利等也表达了活动论的观点。所有这些,都为60年代活动论的再次兴起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