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矿床学与区域成矿学家——翟裕生

来源:北京中国地大网站 发布时间:2015-11-09
 翟裕生  男,1930年2月出生,河北文安县人,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5年—195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矿床学研究生班。曾任北京地质学院三系主任、武汉地质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地质学史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矿田构造组主席。     长期从事矿床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矿田构造、金属成矿和区域成矿等领域有系统创新成果。他较早研究矿田构造,发现不整合面等内生控矿构造类型,提出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控矿和多种矿床的构造-矿化模式;运用多学科交叉,系统研究构造活动与矿床形成的动态耦合关系,将矿田构造研究由侧重几何分析,发展为研究构造与成矿的内在联系,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主编我国第一部矿田构造学专著,建立了该学科的理论框架。近年来又系统研究大型构造的控矿作用,主笔《大型构造与超大型矿床》专著,发展了构造成矿理论。他提出并运用“构造-成岩-成矿”和“构造-流体-成矿”的学术思想,从整体上研究矿床成因,深入解剖了多个典型矿床。再造了河北大庙斜长岩和铁矿的成岩成矿过程,填补了我国岩矿学研究的一项空白。 他长期深入研究长江中下游、南岭等成矿区带,提出了成矿系统结构及演化等学术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区域成矿学》专著,他个人及合作共发表专著和教材10部、论文130余篇,对矿床学科发展有显著作用。 翟裕生教授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7)、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2)、地矿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988)、地矿部科技二等奖(1993,1998)、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7)、北京市优秀教师(1997)、地矿部“八五”科技先进个人(1997)和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1999)等奖励。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