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日本抗震救灾经验谈

来源:中国地调局 发布时间:2024-12-11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属于地震多发国家,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上个世纪20年代发生在日本中部的关东大地震夺去了几十万人的生命,而震后发生的二次灾害损失更是巨大。除大地震外,日本大大小小的有感地震更是频繁发生,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大地震发生时会破坏通信网和交通网,因而短时间内搜集受灾情况和掌握受灾程度非常困难。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发生后,政府在3天之后才掌握了受灾地区的大致情况。 
  日本政府在1978年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日本科学家在部分海域水下2000米安装了监测系统,通过海上监测船将有关信息发射到人造卫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密切监视大陆架板块的移动。日本政府还开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该系统储存了大量4级以上地震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30分钟内自动计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有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措施。2002年,为了在大地震后能够迅速掌握震区的受灾情况,以便迅速采取抢救措施,日本内阁府决定租用美国IKONOS卫星观测地震受灾情况,并在2003年底建成了利用卫星监测的自动化地震灾害监测系统。
  城市建设规划之时,日本重视防灾避难的设计。抗震性和安全性是日本建设公路、铁路和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重点。行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政府指定的避难“缓冲地带”,不少城中绿地和街心公园的入口处都插着“地震避难所”的牌子。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有应对地震的丰富经验:一是有强烈的防灾意识,二是不断总结防震抗震经验教训,三是有备无患,遇震不慌。
  日本每当地震发生后,政府会在“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设立“官邸对策室”,召集有关部门举行紧急会议。决定由官邸对策室负责迅速收集震灾信息。内阁府、海上保安厅、国土交通省、经济产业省、总务省也相应设置对策室或联络室。
  此外,警察厅设置灾害对策本部,各县的警察当局也成立应对机构,全力收集信息。以消防厅长官为本部长的对策本部根据在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手册,指示各地报告受灾情况。防卫厅长官召集各部门聚会商讨对策,自卫队也进入“非常勤务状态”,急派联络人员到事发地区。日本的煤气公司在居民住户的煤气表安装了防震仪表,发生烈度4度以上的地震时煤气管道会自动关闭。日本在发生地震时能够采取有条不紊的应对措施,与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加以改善有关。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