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地区基础地质图件编制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项目成果

来源:地调局西安地调中心 发布时间:2016-07-26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经过2011-2014年的研究,在南亚地区跨境编图,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方面取得如下成果:

  1、编制了“1:250万南亚地区地质矿产图”、“南亚地区1:250万构造划分区图”和“南亚地区1:250万构造-地层分区图”。开展了南亚地区区域遥感影像图编制和遥感断裂解译工作,编制了南亚地区1:100万遥感影像图和1:100万遥感影像断裂解译图。

  2、提出了跨境及南亚地区多国地层区划方案。将研究区至北而南划分为卡拉库姆-塔里木地层大区(I)、巴米扬-康西瓦构造-地层大区(Ⅱ)、羌塘-三江地层大区(Ⅲ)、班公胡-双湖-怒江-昌宁构造-地层大区(Ⅳ)、冈底斯-喜马拉雅地层大区(Ⅴ)和印度地层大区(Ⅵ)6个地层大区,进一步划分出22个地层区及53个地层分区。系统总结了地层及其发育特征,分析对比了地层建造及演化规律。

  3、总结了研究区岩浆活动特征。系统论述了研究区侵入岩及火山岩的展布规律、发育特征及所反映和揭示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建立了岩浆岩空间数据库。为研究区构造演化及其成矿带划分提供了依据。

  4、通过综合编图研究,结合区域地层、岩浆岩的展布特点及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将研究区至北而南划分为卡拉库姆-塔里木陆块区(I)、巴米扬-康西瓦构对接带(Ⅱ)、羌塘-三江造山系(Ⅲ)、班公胡-双湖-怒江-昌宁对接带(Ⅳ)、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Ⅴ)和印度陆块区(Ⅵ)6个一级构造单位,进一步划分出22个二级构造单位和53个三级构造单位。统一了跨境及南亚地区构造单元划分,为在本区及其周边更大范围内开展区域地质对比和成矿规律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系统总结了研究区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建造、成矿建造及变形特征等地质环境因素的系统规律,论述了研究区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及典型矿产地质特征,建立了矿产地信息数据库。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详实的基础地质及矿产资源信息资料奠定了坚实基础。

  6、完成了《南亚地区基础地质图件编制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果报告》的编撰,发表论文42篇,其中SCI论文1篇,EI论文1篇,博士毕业学位论文1篇,核心刊物19篇,国际及国内会议文集20篇。

   

  1:250万南亚地区地质矿产图